查看原文
其他

豆瓣转身:进军电影业,为啥被说成是“穷人买六合彩”? || 转型

2016-09-23 韩江雪@广州 无冕财经


商业化走得磕磕绊绊的豆瓣,TMT已经不怎么谈及的豆瓣,高调进军IP电影市场,业内人士说:“(豆瓣做电影)跟穷人买六合彩致富一个模样”。


从2005年到2016年,豆瓣这把剑,阿北磨了11年,还没磨成一把好剑。 

8月24日,豆瓣突然宣布进军影视行业。这一消息使得豆瓣着实火了一把,原来那个近乎被TMT领域淡忘的豆瓣,又成为大家谈论的对象:谈及它一波三折的商业化路径,探讨它的兴衰起伏,讨论豆瓣的IP电影有多大前途。


 ▲ 杨勃,豆瓣网创始人兼CEO


那么,在电影业突飞猛进的背景之下,曾经跌过无数跟头的豆瓣,通过赶晚集的方式,会走上光明大道么? “精神角落”盛而衰 2005年,在北京豆瓣胡同旁的星巴克敲下一行又一行代码的阿北(豆瓣创始人杨勃),想做一款继搜索之后的伟大互联网产品,“搜索是需要键入关键词的,可是如果一个好东西是新出来的,没有听说过该产品的用户又该如何发现它呢?这就必须建立人与物的联系。”同年3月6日,豆瓣上线,旨在以“兴趣和发现”为逻辑建立人与物的联系。 通过豆瓣音乐、豆瓣读书、豆瓣电影对音乐、书籍和电影的评论打分,豆瓣逐渐聚集起高质量的豆瓣原住民。他们产生优质的书评、影评等文章,为豆瓣社区染上阳春白雪的气息,让豆瓣这个互联网技术公司充满了文艺范儿,豆瓣用户也被打上“小众”和“文艺青年”的标签。

 
▲ 豆瓣官网


阿北一直希望豆瓣为用户带来价值,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:“如果产品只有好的用户体验,却没有好的用户价值,做商业化就会非常困难,当商业化的东西伤害了用户体验,这两件事就无法调和了。” 所以,豆瓣坚持不因商业化伤害用户体验和社区氛围,甚至为此拒绝了无数挥舞着大把钞票的广告主。这让豆瓣成为很多人的“精神家园”,是一个类似乌托邦的存在,赢得了钦佩、赞誉以及拥护,一波又一波地涌入而且非常忠诚,一位豆瓣忠实用户说:“我愿意为豆瓣捐钱。” 谷歌在2011年列举了全球1000个访问量最高的网站,豆瓣名列第172位,排名甚至高于京东商城。到2012年,豆瓣的月覆盖用户数超过1亿,日均PV达到了1.6亿。 曾经,互联网圈的人提到豆瓣时常说:“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互联网企业。” 它有过很多闪亮的光环——早于Twitter的follow机制,社交拓荒式的乌托邦社区阿尔法城,无需推广即可获得优质用户……那时的互联网江湖,豆瓣举足轻重,谁都不曾想到“精神家园”会被边缘化。 业界人士看来,以“慢”著称的豆瓣经常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。慢,让它错失移动端布局。 2011年,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来。豆瓣公关林敏介绍,豆瓣从2009年就开始布局移动端推出豆瓣FM,但顺应潮流的豆瓣FM,并未承载豆瓣主要的流量。随后,豆瓣陆续推出了十来个垂直app,细分后的豆瓣产品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劲敌。

 
▲ 豆瓣系列产品


“豆瓣”App上线通知说:“但到了今天,手机上每个人面临成千上万App选择的时候,有用但打开次数不多的App成了所有人的装或不装的纠结。不被打开的体验其实是最差的体验。”那十几个垂直细分产品的表现可见一斑。2014年8月,“豆瓣”App姗姗来迟,但它已错失时机。 错过移动互联网的风口,只是豆瓣走向边缘的开始;一波三折的商业化道路,让业界看不到豆瓣的“钱途”,更加速了它的边缘化进程。 商业化一再折戟 关于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,阿北的看法是:“我一直不觉得二者间有本质的冲突,逻辑是这样:当你只看用户体验不看商业时,其实容易产生冲突,可如果豆瓣能产生足够的用户价值,对用户的实际生活有帮助,用户价值自然会成为商业价值,你分享其中一小部分就好了。” 豆瓣确实给用户带来了足够的价值,但豆瓣要分享那一小部分却远没有看起来容易。 据阿北透露,上线第一天,豆瓣从当当分得了2毛钱的收入,这是豆瓣最古老的收入方式——电商分成。在成立了几个年头之后,品牌广告成为豆瓣第一个规模化的营收模式。 作为一个典型的慢公司,豆瓣不追求快速商业化;但在2012年,豆瓣开始加快了追求商业价值的步伐,只是走得并不顺畅。 2012年9月17日,豆瓣社区试水电商,上线导购频道——“东西”,引流领域从百亿规模的图书电影音乐扩展到上万亿的电商,至今豆瓣未公布其战绩如何。

 


▲ “东西”的首页截图


后来,豆瓣推出自己的电商产品市集,吸引了一些原创品牌入驻,豆瓣为其背书。但有买家反映,“手机页面查不到物流信息(没有那个按钮),卖家发货通知靠豆油,点联系豆瓣竟然跳转到邮箱。”时间是2016年,豆瓣还停留在邮件时代。市集被怀疑只是一个半成品,“感觉豆瓣纯粹是把一个只做了付款功能的产品放上线了,只管杀不管埋啊。” 豆瓣的电商业务发展如何,无人知晓。 同样在2012年,豆瓣电影推出了线上购票业务,不过现在已经外包给腾讯旗下的高朋;2013年1月,豆瓣音乐推出付费版本“豆瓣FM Pro”,定价10元/月,以高音质和无广告为卖点,现在它的市场已基本被网易云音乐、QQ音乐等蚕食了;2013年4月,豆瓣阅读寻求变现之路,阅读器内出售电子书,收入几何是个谜。 2014年,豆瓣进行结构调整,北京偏北从豆瓣独立出去接管了豆瓣音乐。除了音乐人平台,新增负责内容制作的大福唱片和负责版权管理的大福音乐,产业链似乎更完整了。

 
▲ 豆瓣的电商业务


但随着巨头相继涌入,音乐版权费水涨船高。“没有一家音乐服务每年的收入可以覆盖版权费,都是赔钱的。光是收用户的钱和卖广告,都赔,(只是)赔多赔少的问题。”豆瓣只给了北京偏北500万元人民币,去年9月,北京偏北的总经理刘瑾在接受好奇心日报的采访时说:“只能说这笔钱还没有用完。” 做什么都不温不火,豆瓣的淘金行动一再折戟。成立11年,一直在盈利的大门外徘徊。一位互联网人士说:“豆瓣有社群而无社区,难以商业化。”进军IP电影,是纯粹的赌局还是阳关大道?

 

做电影:储粮几两?坑有几许?

 8月24日,阿北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进军影视行业,成立由豆瓣副总裁、豆瓣阅读负责人戴钦推动和负责的影业公司。 阿北进军影视产业的后盾,是豆瓣阅读原创四年积累下来的25920位作者、7827部独家原创作品,新的作者还在进入。阿北在信中透露,IP热的这两年,影视公司和制片人不断找豆瓣阅读购买原创小说;到7月底,已经有10部小说出售了影视改编权,版权收入日益成为豆瓣的核心营收来源。

 
▲ 豆瓣阅读正式上线“影视改编”栏目


然而,靠卖版权难以做大。IP电影的风正在吹,豆瓣扛着自己的资产跑到风口,寄望于这阵风吹平它那崎岖不平的商业化之路。让影业成为豆瓣增收的新引擎,这有戏吗? 内部信刚见光不久,业内的质疑声就此起彼伏,他们的疑虑关乎资源、资本以及IP。 资源是摆在豆瓣面前的第一个难题。一位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电影人告诉《无冕财经》,电影涉及编剧、导演制片人、演员、院线等资源,其中大部分资源豆瓣似乎只能依靠与其他公司合作获得。在里海创投专注于TMT投资的副总裁周兵看来:“大部分的院线与发行资源都掌握在北京的权贵手里,我判断豆瓣失败的概率很高。” 穷了11年的豆瓣,做什么都面临着钱的问题。从成立到现在,豆瓣只完成了三轮融资,上一轮融资5000万美元,已经过去五年。进军影视,得看投资人是否愿意为它投钱,“音乐电影的机会过去了,大佬都进来了,谁还投?”资深互联网人陈虎并不看好。

 
▲ 基于UGC和兴趣图谱的豆瓣网


但著名传媒专家郭全中认为豆瓣欠缺的资源可以用自己的资源弥补,“核心是豆瓣有无做电影的能力,还有其IP是否适合拍电影。” 阳春白雪的豆瓣平台,生产的中短文艺IP商业化前景难以预测。周兵认为豆瓣做电影并不容易,“(豆瓣做电影)比较难吧,我怕到时候豆瓣亏不起,它跟阅文、百度文学、腾讯文学相比有什么优势呢?” 豆瓣资深用户K也表示:“目前好的IP是什么样子的?豆瓣能孵化的IP是什么样子的?路数是否能对上?显然不太可能!” 尽管豆瓣已经售出10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,他们是否能一炮走红,还是个大写的问号。尽管曾经爆红的《失恋三十三天》来自豆瓣社区,但它和豆瓣阅读似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。业内看来,所谓的IP其实是靠运气吃饭的赌局。 

 “拍电影感觉跟赌石差不多,看着挺好的,出来结果谁知道呢?” 投资人周兵说,“当然如果它有很多资源,拍得几部好片,或许可以一帆风顺。”豆瓣是否能找到电影中的翡翠,赌局是否能赢,得看它有几分运气。



| 百丽 |

| 管金生 | 如新 | 陈冠希 | 美图 |

| 周星驰 | 虎扑 | 小肥羊

| 啪啪啪 | 微票儿 | 许家印

| 村村乐 | 沈南鹏 | 前首富 | 

| 香飘飘 | 西十区 | 徐峥 |

| 本来生活 | 冷笑话精选 | 王思聪 |

| 一亩田 | 山老农 | 酒仙网 走秀网 |


版权声明


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,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。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如微信公号转载需开白名单,或有其它需求,请联系客服小冕(微信号:xiaomian0504)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